肠道不适是疾病的诱因。被称为国民病的便秘就是其中之一。鸟取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消化器官内科的果裕贵助教说:“不能为了解决便秘而轻易使用泻药。首先应该怀疑肠道内环境的紊乱。”
肥胖的人和瘦弱的人的肠道细菌不同,甚至有人调侃把活泼的老鼠和胆小的老鼠的肠道细菌换掉,性格就变了,实际上真是有这样的荒唐故事。
长久以来,人们认为大肠的功能只有吸收水分。但是研究结果显示,大肠对体质、性格也有影响。
大肠是现在最受关注的内脏。
大肠到底是什么?
我们吃进嘴里的食物经过咀嚼,通过食道先到达胃,然后到达十二指肠、小肠和大肠。大肠的长度是1.5米到2米。位于右下腹至右上腹部,以及左上腹部至左下腹部,与肛门相连。
“小肠的作用是对营养的基本吸收。另外,大肠的功能我们所知道的只有吸收水分。
■如果肠道细菌的平衡被打破,就会诱导癌症和神经疾病
肠道细菌大致分为“有益菌”“有害菌”“条件致病菌”三种,其构成是“有益菌”占两成,“有害菌”占一成,“条件致病菌”占七成。
“健康的时候有益菌的作用很活跃,机会菌也很温顺,能够阻止有害菌的增殖。但是,如果有害菌的比例比平常高的话,机会菌也会和有害菌一样发挥不好的作用。”
这样解释的,是取代医院消化器官内科的果裕贵助教。
但是,关于肠道细菌还有很多不清楚的部分。另外,有益菌、有害菌、条件细菌的最佳比例因人而异。我们所知道的,是保持对每个人来说最好的平衡。打破这种平衡——不陷入“破坏机制”是非常重要的。
此外,被称为“国民病”的便秘也被认为是肠内环境紊乱的原因。
■“便秘病”不能轻易使用泻药的理由
便秘要根据病症来治疗。因此,患者的咨询是必要的。
事实上,便秘并没有确切的定义。
有的地方将排便次数定义为每周不到3次,也有的地方将大便不易排出、坚硬、有残便感等伴随排便而产生的不快症状全部定义为便秘。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增加的趋势,从青年到中老年层女性居多,到了高龄男性增加。
便秘大致可分为三种。
首先是继发疾病的症状性便秘。例如,糖尿病人之所以容易便秘,是因为驱动肠道的神经变得迟钝。
第二种是药物性便秘。这是指由于服药的副作用而引起的便秘。
另外,常见的是第三种习惯性便秘。如果大肠的蠕动运动下降,大便停留在大肠的时间就会变长。这样水分就会被吸收,变硬的大便就很难被排出。
药店能买到的泻药,大部分是软化大便的缓泻药,或者刺激肠黏膜等引起排便的刺激性泻药。但是,特别是连续服用刺激性泻药,会削弱肠道的力量。
“大家都不认为便秘是一种病。
2017年,便秘治疗指南更新,新型便秘药物层出不穷。这些需要医生的处方。
关于便秘的咨询,如果是专门治疗消化器官内科的医院的话会有相应的处理